二沙島記(之二)
  吹沙造城
  “大通路”、“煙雨路”、“晴瀾路”、“晴波路”,這些詩意橫生的名字是怎樣誕生的?東西道路設計在“欖核”狀和“魚骨”狀的爭論中,為何最終確定“欖核”狀?如今,當你走在二沙島乾凈的街道上,回味著這些美妙的名字,是否回想起30多年前的二沙島,還是農田、魚塘、沼澤、小溪……
  1985年,二沙島開始規模浩大的吹沙填土,夜以繼日持續超過一年。1989年,新一批街道命名,融入了新舊六代“羊城八景”的雅緻典故,與二沙島的新貌更為吻合,而原住島民的集體記憶中漁村的鄉土氣息,也隨之消散在歷史的風中。
  進入上世紀9 0年代,二沙島建築群開發熱火朝天,在中法合作項目中斷之後,開發單位和政府近學香港,遠學澳大利亞,在設計理念上嘗試追趕當時的國際標準,“港式”示範單位一度引起城中轟動。1994年9月2 1日,島上第一個竣工的樓盤雲影花園首次公開發售,這也標志著,二沙島開發後正式開島。前來購房者,多是香港人,也有不少海外人士和廣州人,有人一齣手就買兩三套……
  到2 0 0 0年,二沙島已確立了廣州樓市標桿的地位,仿如廣州版的“紐約上東區”。而最初二沙島豪宅的銷售口號“中國第一個被打造出來的純富人區”也成為了現實。
  吹沙填土
  ●1985年開始,夜以繼日逾一年
  採用水力開采和運輸砂料進行填土
  1985年,島上的原住民還沒開始搬離,二沙島開發的序曲已經奏響。廣州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(以下簡稱“城建總”,為越秀地產前身)作為當時廣州實力較雄厚、且為數不多的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,此前亦承接過天河體育中心等“六運會”期間的重要城建項目,被政府挑選為二沙島的“重塑者”。
  被珠江支流環繞的二沙島,呈狹窄的長條形,長約3300米,最寬處才大概600米,129 .6公頃的島上地形平坦。在開發啟動之前,體育訓練中心已經在島西建成,地面標高也提升到了7.5米,但其餘的土地多半仍是魚塘和蘆葦沼澤,優美的水鄉風景,卻成為了開發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。
  1985年9月,二沙島開始吹沙填土。城建總編製的《廣州市二沙島開發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》中提到,二沙島南岸標高為5.5米至7.5米,北岸標高為4.5米至6米,島內的中間地帶更為低窪,水塘標高甚至低於4.5米,因此需要進行大量填土。否則,處在珠江下游的二沙島,在雨季時將必定豪雨泛濫。
  該報告提出了“吹沙填土”的方案:如果從珠江南岸取土源經過珠江三橋進行填土,則一定會造成交通堵塞,取土難度、成本提高。所以應該考慮採用水力開采和運輸砂料進行填土,一方面可以利用珠江河道內的砂料資源,另一方面也可以疏通主河道,這一方案的填土費用較便宜。
  吹沙需要填到標高超過8米
  “在二沙島填的沙比人還高,夜以繼日地往島上泵沙,填了一年多。”時任城建總設計室負責人的戴光榮記得,由於二沙島地勢太低,逢雨必浸,因此吹沙需要填到標高超過8米,即填高了約2米多。“往島心吹沙,得靠五六十釐米直徑的管道運沙,島邊的地方就直接從沙船泵沙,沙船圍滿二沙島。”
  “二沙島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,島長超過3公里,吹沙填土的難度其實不大,但規模很大。”劉兆文當時在城建總設計室擔任工程師,他還記得,島上幾乎所有的樹木,都因為地面標高太低而拔掉,只有體育公園內的兩三棵大榕樹,在二沙島地勢最高的位置,才留到了現在,見證著二沙島的蛻變。
  吹沙填土後,二沙島自此沒再水浸過。
  廣州市郊區水產局職工梁啟蝦,還保留了一張二沙魚苗場手繪圖紙,圖紙已發黃。30年前,二沙島原有的河涌魚塘,還印在他的記憶里:“賢滘涌已經填平了,魚塘的大部分變成了現在廣州發展公園、宏城公園。”
  規劃之爭
  ●1987年·道路規劃法國專家提出“欖核”狀,國內專家提出“魚骨”狀
  聯合開發公司盈虧中法各占50%
  “當時引進國外單位做設計,還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。”時任廣州市規劃局副局長的施紅平記得,二沙島規劃最早從1983年就開始制定,後來中法合作進行規劃設計,而在此之前,國內的設計領域一直沒對外開放。直到上世紀90年代,國外、香港公司才開始被允許參與國內開發項目,但仍受到限制,一定要與本地開發公司合作。在引入外資開發和國外規劃設計經驗方面,二沙島較早就邁出一步,縮小與住宅建設的世界水平的差距。
  城建總在1985年編製的《廣州市二沙島開發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》中,對二沙島的規劃有這樣一番描述:建設成為一個高級住宅區,建設應保留原有的寧靜及富有南方水鄉色彩的環境;除了一座酒店以外,島上的其他規劃建設的建築物,都不能超過5層高度的限制。
  時任城建總設計室工程師劉兆文表示,二沙島的規劃、路網、小區分割、佈置、堤岸的理念等,都有法國的痕跡。“比如路網的規劃比較活躍,而早期國內住宅的規劃多呈‘兵營式’,一排一排的。”
  上世紀80年代,廣州的建設還比較傳統,與外界接觸不多。劉兆文說,所以當時的政府希望能從法國吸收經驗,制定較超前的規劃。“當時廣州除了華僑新村,就沒有開發過大片的別墅,而且是高檔、低密度的規劃。”
  1987年,城建總編製的《中法聯合開發二沙島經濟可行性研究報告》提到,該公司與法國里昂地區城市開發公司合作,組建中法二沙島聯合開發公司,負責二沙島項目開發。城建總當時是市政府直接領導的大型國企,而法國里昂地區城市開發公司則是半官方的房地產公司,在法國的註冊資本達2440萬法郎。
  這一報告介紹,二沙島可供開發的土地110公頃,總體規劃共分18個區域,總建築面積達55萬平方米,將規劃成“具有最綠、最靜、最美以及高標準的居住、文化、娛樂、風景區”。
  1987年9月22日,廣州市計劃委員會對此作出批覆,二沙島項目的投資總額為27499萬元,其中外匯1218萬美元。聯合開發公司的經營期為7年,若有盈虧,中法雙方各占50%.合營期滿後,開發過程中所建的基礎設施、市政工程設施及配套公共建築的所有權,均無償地劃歸廣州市政府。翌日,雙方官員、開發公司負責人正式簽約,二沙島的開發建設也被列入了廣州市的重點項目。10月24日,“二沙島聯合開發公司”這家合作經營的企業誕生。
  東西向道路為何呈“欖核”狀
  當時的規劃里,二沙島將建成的項目主要包括31.88萬平方米的中高級商品住宅,超過總建設面積一半。其中外銷住宅占比超過六成,包括花園別墅、高級華僑公寓。此外,規劃建設11 .2萬平方米的科學文化設施,約500房間的酒店一座,及具備現代化設備的寫字樓,提供展覽、會議、信息等功能的商貿中心,建築面積為14.65萬平方米等。
  “國際醫院”、“網球俱樂部”、“咖啡茶座”,這些出現在二沙島規劃方案的洋氣配套設施,被寄予了國際化的期待,像是在描繪珠江河畔的第二個沙面島。
  越秀地產副總經理莫育年曾參與二沙島開發。他記得,中法合作規劃二沙島期間,兩國的專家曾對路網的規劃產生了較大分歧。法方的方案除了環島規劃兩條道路,還在島中心規划了兩條東西向道路,呈“欖核”狀;而國內的規劃專家則提出“魚骨”狀的道路規劃方案,東西走向道路僅有一條,其餘南北走向道路與其垂直交叉。
  莫育年記得,兩套方案的分歧,經過數月的漫長討論,最後由規劃部門決定選用法國方案。“現在實踐證明,法國規劃的道路利用率更低、把二沙島切割得更碎。”
  然而不久後,因種種原因中法合作經協商終止。
  道路命名
  ●1989年·選用“羊城八景”的命名方案
  “二沙頭”改名為“二沙島”
  二沙島上,後來還配建了星海音樂廳、廣東華僑博物館、廣東美術館等三座公共文化建築,都是廣州當時的頂級配套。施紅平記得,星海音樂廳是當時全國聲樂設計最好的音樂廳,由華南理工大學設計,而當時,國內團隊設計的音樂廳極少。
  演唱家無需用麥克風,坐在星海音樂廳任何一個位置的觀眾,都可以欣賞到其優美的表演。音線、混聲等設計,在廣州、在中國的建築界,都剋服了很多難題。施紅平記得,除了星海音樂廳,廣東美術館、華僑博物館都是以當時世界一流的標準來建設。
  鄉村氣息的地名,已經不再符合這裡的高端文化品位。1989年10月23日,廣州市地名委員會宣佈,“二沙頭”改名為“二沙島”,原來的夏源大街、沙地大街、賢窖大街、農民新村等地名全部取消。
  廣州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當時的文件透露,相關部門、專家、學者專門為此到島上查看,收集了數十套方案,還曾三次征求意見,最終才決定選用“羊城八景”的命名方案。典故中包含新舊六代八景,希望為二沙島營造出雅緻的“靜態美”。“從選詞來說,其詞句間使人聯想起一幅幅青山綠水,美不勝收的嶺南景色,因此用這些詞句來裝飾‘綠、靜、美’的二沙島,我們認為是較為恰當的。”
  宋元八景“大通煙雨”
  新設的5條道路和14條街道的路名,氣質與昔日大相徑庭。其中橫貫島中央的兩條路命名為“大通路”、“煙雨路”,源自宋、元兩代八景“大通煙雨”,而島南北兩岸的路名要反映出珠江兩岸特色,改為“晴瀾路”、“晴波路”,分別源自“珠江晴瀾”“珠水晴波”。另外“菩提路”源自“光孝菩提寺”,路旁種植菩提樹,“砥柱街”源自“琶洲砥柱”,寓意希望二沙體育訓練中心能培養出中國體壇的中流砥柱。
  蒲澗街源出“蒲澗濂泉”,春曉街源出“藥洲春曉”,潭月街源出“鵝潭夜月”,漁唱街源出“荔灣漁唱”,還有“粵台路”、“玉宇街”、“靈洲街”、“雲影街”、“菊湖街”等。新一批的街名與典故,雅緻而充滿詩意,與“寧靜及富有南方水鄉色彩”的建設初衷更為吻合。而原住島民的集體記憶,以及漁村的鄉土氣息,也隨著路名的更改而徹底被抹掉。
  引資開發
  ●上世紀90年代·8個住宅項目中5個主要與港資合作
  二沙島吸收香港房地產運作方式
  儘管二沙島的區位優越,自然環境亦得天獨厚,但最初並沒有得到外地、國外客商的青睞。1986年,城建總一份《對於開創二沙島投資環境的意見》提到,當時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及本省的中外客商多家,但尚未達成一項成交協議。意見中還分析了主要原因:一、可建面積少、地價分攤費用大,中外客商普遍反映地方很好,但經濟上不可行,一看說好,一聽就“跑”;二、地下管線及公建配套項目沒有走在前頭,客商認為投資環境不佳,不願打頭炮冒風險。
  據統計,當時城建總投入二沙島的資金已達3100多萬元,但起不到吸引投資興趣的作用。該意見透露出開發單位當時的擔心: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扭轉二沙局面,否則開發單位投資難以回籠,而且勢必推遲二沙島的開發進度。”
  進入上世紀90年代,隨著廣州城市建設與香港、國外合作增多,香港的建設方法與理念,曾一度備受部分廣州官員、專家推崇。時任廣州市規劃局副局長的施紅平記得,此時廣州開始允許外地公司來穗合作開發,其中香港的公司占比最多,二沙島也在此時吸收了香港房地產運作方式。
  現在的二沙島上,8個住宅項目中,除了雲影花園和宏城花園由城建總全資開發,嶺南會由其他開發商開發,其餘的5個項目,主要是與港資合作,合作的形式是由城建總出地、港資公司投資。4間投資的港資公司中,新世界花園和棕櫚園,由香港著名開發商新世界地產投資,其餘由金亞、城威、龍城等三家公司投資。
  下轉AⅡ14
  AⅡ12-15版統籌:南都記者張艷芬
  採寫:南都記者 羅苑尹 實習生 林顯軍 金鈺
  攝影(除署名外):南都記者 馮宙鋒 實習生 陳浩森  (原標題:吹沙填土打造“富人區” 八景命名路呈“欖核”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m94zmbi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